2015年8月30日

课后反思:《春满乾坤》

      在设计《春满乾坤》的教学活动时,我觉得困难的部分要属设计引导性问题。如何将问题设计得有条理,有深度,最终又能达到教学目标,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。
      我们的组在设计引导性问题的时候,都再考虑着如何将问题问得有深度,又最后能让学生达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。所以引导性的问题不能只是单纯的用“六何法”提问,而是要提出能让学生更深入文本的问题。我们再提问的时候,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,每题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,有没有逻辑,老师到底会不会回答。如我们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以“鱼”为线索,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文本的主题是现代家庭的疏离。设计问题是,既要涉及到文本中出现的“鲈鱼”,也要考虑着“鲈鱼”与主题的关系。再一步一步带学生了解文本的主题。
        设计活动时是有很多想法。但如何将自身的想法呈现地有逻辑、有条理,这还是要训练的。

3 条评论:

  1. 注意:是现代家庭关系的“疏离”(alienation),不是“离散”(diaspora),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同感,我发现设计引导性问题需要考虑的方面好多!我也觉得,设计引导性问题时,问题中所使用的不同词语都必须十分精确,否则一个不小心,问题方向就完全跑偏啦!总而言之,我们都必须多多练习,一起加油啊! :)
    -欣萤

    回复删除
  3. 设计引导性问题时所需要考虑的方面确实很多。依我个人浅见,在考虑着如何将问题问得有深度的同时,我们在表达上也应该考虑以较为浅白的方式提问。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因汉语水平不强而无法理解问题。例如,当我们希望学生探究‘鲈鱼’与主题的关系时,我们可以问“同学们,你们觉得作者想通过‘鲈鱼’传达什么信息”或“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会在小说中加入‘鲈鱼’”?

    --源皓

    回复删除